“和阿姨,過年好!過年回家了嗎?"
“沒有,在客戶家過的年?!?/span>
“每天忙嗎?都需要做什么?”
“太忙了,幾乎24小時不歇著, 老人做了化療只能吃流食,我每天觀察做記錄?!?/span>
“不說了啊,老人又難受了,我得去忙了?!?/span>
和娟很忙。在春節前夕記者通過電話、微信采訪過她兩次,最近一次聯系和娟是在農歷正月初七晚上,打電話沒接通接著就收到了她發來的信息:“老人剛剛睡著,我就在旁邊守著,微信回復您?!睘榱瞬淮驍_到老人的休息,和娟一直通過簡短的文字斷斷續續回復記者的采訪。
今年54歲的和娟來自呂梁文水, 2020年通過呂梁山護工培訓走出了呂梁,在北京陽光北亞家政公司,主要做陪護。這一次她陪護的是一位身患重病80歲的老人。剛剛開始她的心理壓力大,為了把老人照顧好,和娟使出了渾身解數,老人做了化療,疼痛難忍, 一個小時翻一次身 ,和娟就24小時不離床照顧。她每天記錄老人的身體變化情況,做飯時也得搭配調劑適合病人口味的飯菜。
”累已經不是最重要的”, 和娟說,“最難接受的是老 人隨時可能面臨的風險。相處越久比親人都要親,他難受我就跟著難受,心如刀割一樣?!蹦昵?,和娟放棄了回家和家人團聚的機會,今年也成了和娟在異鄉過的第二個春節。
"勤快、干凈、利索,處處為雇主著想,不叫苦、不喊累,全心全意為他人服務”是和娟從做護工起就立下的目標。在工作中她充分利用在護工學校老師教授的方法:如何與雇主溝通,如何耐心、細致、科學地去照顧老人。從課堂走到客戶家,從書本到實踐,從一位服務員成長為一位學習型護理專業人士,和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。為了照顧糖尿病患者,她認真研究如何做好高血壓、糖尿病人的一日三餐,為了緩解病人的疼痛,她每天熬制蒲公英湯,為了讓病人減輕疼痛、緩解病人焦慮的情緒,她每天找各種搞笑的視頻,還偷偷自學心理學,買有關專業書學習。
在微信采訪中,記者還是忍不住問:”想家嗎?” 和娟回復說: "想, 但老人離不開我啊,這個年我守候在老人身邊,心里才踏實?!弊o工這種職業特殊, 一個出色的護工,可以成為醫生、護士和患者家屬之間的紐帶,甚至可以與患者之間建立起一份特別的親情,這種情感紐帶賦予的使命和責任使得和娟越做越有信心。
”感謝呂梁市委、市政府對我的關懷,感謝汾陽師范學院老師的培養,感謝陽光家政給我就業的機會,我會努力做一名優秀的呂梁護工,為自己為家鄉發展貢獻一份力量?!焙途暾f。(記者 康桂芳)